丹水野人溪_1500字
在丹水木桥溪的溪边,矗立着一棵高大的皂荚树,据当地人们介绍,这棵树已有了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这棵树,曾经见证了石牌保卫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最后的疯狂。石牌,自古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借助天险守住石牌,就能阻止日军西侵重庆,使抗战坚持下去。
1943年5月,日军两个师团向石牌扑来。这两个师团就是臭名昭著的日军第三师团和第十三师团,在中国从无败绩,参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他们的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阻击的重任落到国军十八军第十一师。这个师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王牌部队。
中日双方的王牌军,即将在石牌决战厮杀。师长胡琏率领11师要让日军血债血偿。胡琏是黄埔四期生,骁勇善战,有“狡如狐,勇如虎”的美誉。
善于山地作战的胡琏将军,利用石牌壁立千仞的险峻地形,在山隘要道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尽管日军人数占优、士气正旺,但是中国军队有天险可以依靠。
决战前夜,石牌守将胡琏写下遗言及多封诀别信。他在信中盼望父亲保重身体,对自己结发爱妻,则直截了当地交待后事:等儿子们长大,都要去当兵报国。
他决心与石牌共存亡,带着所有战士在决战之前跪拜苍天,起誓曰:决心至坚,誓死不渝。生为军人,死为军魂。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而后把师指挥所推进到前沿阵地。
面对日军发疯似地猛攻,胡琏所率的十八军第十一师不惜一切代价死守。
在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战场上的枪炮声越来越少。原来,两军正在展开一场二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最惨烈的拼刺刀战斗。
面对疯狂扑上来的日军,胡琏对将士们发令:“我们将与敌人短兵相接……战至最后一个……”。
命令一出,上万的中国士兵端着刺刀冲向日军。当时日本侵略军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士兵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两军在反复互相冲杀,阵地前沿两军的尸体好像金字塔那样堆着。
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顽强地击退了日军,无数中国士兵也长眠于此。
在这场鄂西战役中,共歼灭日军二万五千余人,这两支参与了南京大屠杀的日本精锐师团被打残,从此一蹶不振再无战绩。
这棵高大的皂荚树,经历了炮火的洗礼,那身上曾经的弹痕累累,至今还依稀可见。
沿皂荚树往西北,是现在著名的风景区——大溪。这条溪流就是当年抗日战争中中日军队的最后的分界线。据说里面的大溪峡谷非常漂亮,藏景万千的峡谷,有数个无名穿山大溶洞,数十个大小瀑布,有百余碧绿的水潭。
秀美的风光,清澈的溪流,便利的交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占尽了旅游开发的先机,这是上天赐予丹水人民绝佳礼物。
行走在丹水这样的河谷,春天姹紫嫣红的山花,盛夏清风徐徐的清凉,秋天瓜果飘香的甘醇,冬天俊俏挺立的雾凇,仿佛整个峡谷都属于你自己的了。
丹水旁的农家,古屋 古树 青石板 水波荡漾上的巨石断桥,临水而居的世外桃源,慢生活节奏的富裕山村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的空间,真是天造地设,既有养在深山人未知的大溪峡谷,又有清澈纯净的丹水,还有兰草谷五爪观……
峡谷中高高的沪蓉高速大桥,像一具腾空而起的巨龙,舞动着身子,向深山峡谷的远处无限延伸、拉长,使这里更加尘封。
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窄,房子越来越老,村里就剩下些老人和留守儿童。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貌美如花的大姑娘,花枝招展的新媳妇们都抛家弃舍,一亮翅膀飞到了北上浙广。这里山路由于长年失修,大坑小洼,蜿蜒曲折,依山势九曲回肠,有的地方还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充满了一种天然的野性。
站在山上,往下远远眺望,有一片印象中的田园风光,最后我们下山才知道那里叫天齐寺,这里是长阳著名的野人溪徒步穿越的聚集点。
溪里满峡谷的鸢尾也在盛开。翻过高山后是一段奇险的挂壁公路,山下郑家榜尽收眼帘,远处的方山石林景区便依稀可见。
沿途的奇峰 瀑布展现出了大自然婀娜多姿、流光溢彩,荡气回肠的天地绝唱。
难忘啊,难忘家乡的景美、水甜、人和,更难忘家乡那棵高大挺立的皂荚树。禁不住使我想起了一首《风景》诗篇:
“扭身看看
后面的路变成了线
变成了点
连到了天边
向前看看
前面的路变成了线
变成了点
连到了天边
左边的丹水河
曲曲弯弯弯弯曲曲
变成了点
连到了天边
左边的龙出山
连绵不断起伏连绵
变成了点
连到了天边
昨天已经走远
明天还在前面
现在神清气爽
浪漫就在身边
路左边
翠绿青山碧波蓝天
路右边
沪蓉高速直上蓝天
丹水风景无限
令人流连忘返
风景这边独好
风景就在身边
欣赏这方神奇的土地
陶醉人生美好的春天
前边的路还长
珍惜这一刻的悠闲
天蓝蓝,地蓝蓝
丹水风景多变幻
人悠悠,路漫漫
风景藏在我心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