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可承受的生命之重_1200字
时间:2022-06-29 11:44:58
那是一个春天的黄昏,游人寥落的地坛安静极了。零散的乌鸦在空中游荡,草地上停留着许许多多麻雀,安静地分头寻找自己的食物,亦不怕人。缓缓西下的太阳昏黄而温柔地照着那片空地,在空地上,有一个男人,独坐轮椅之上,静静地注视着蹦蹦跳跳的麻雀。这就是史铁生。
史铁生和地坛是缘分,更是感情——一个濒临绝望的年轻人和一座荒芜冷落的园子,宿命般的相遇了。一个在青壮年时期失去了双腿,被永远禁锢于轮椅之上;一个曾经金碧辉煌、玉砌雕栏,如今却高墙坍塌,朱颜淡退。他们拥有同样喧嚣繁盛的过去,也拥有同样失落失意的现在。命运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沉重、灰暗的画卷,弥漫在史铁生与地坛间的是同病相怜,是惺惺相惜,更是一种灵魂上的契合。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史铁生常常在地坛中感受夕阳西下时断壁残垣的历史沧桑,浩瀚宇宙中个体生命的微不足道,命运无常时个人无缘无故遭遇到生存的困境。
但不同之处在于,地坛等待了400年时光,练就了他的不卑不亢、平和稳重。地坛无声地包容着史铁生的一切暴躁、愤懑,“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似抚慰般消化来人的失魂落魄。
史铁生在地坛思考: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思考生命,思考死亡,思考母亲......他被风儿、蚂蚁、瓢虫、蝉蜕窸窸窣窣片刻不息所感动,他为落日、雨燕、古柏味道中的意蕴所动容,他理清生与死、爱与恨,看见了时间,也看见了自己的心灵——越过人间繁华后的宁静,经历大灾大难后的深沉。“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史铁生因地坛领悟生命,逐步成熟,地坛也同样因史铁生深刻的思考、老练的语言而被发现,被挖掘,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它守住四百多年的寂寞,换来一段听得到声音的精神交流,是否算得上一件幸事?还有那些平凡的生命,在史铁生笔下无不变得睿智而伟大,旁人看来在不起眼的园子里活动的不起眼的人和物,却被史铁生寄托无尽的期望与力量,这是否也算得上一件幸事?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予史铁生的颁奖词如是说:“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不同文学作品的呈现与作者不同的经历息息相关,我们无法感同身受史铁生所承受过的痛苦、生命的沉重,但通过文字,去听懂藏在他特殊人文精神背后独特的人生感悟,这应该是认识史铁生最真诚的方式吧。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如果没有地坛,没有地坛里的一草一木,就不会有一个“职业是生病,爱好是写作”的史铁生。他扶轮问路,用纸笔碰撞开一段重生,用思想的光辉划破生命的沉重、生活的苦难,即使无法站立,他的胸怀却到了我们无法观望的远处,思想达至我们无法触及的高度。
“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我想,他与地坛本身应是一种对禁锢的挣脱,对沉重的摆脱,对局限的超越,无论生命或精神。
年级:高一
作者:吕昱瑾
写作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尽在“写作网”微信公众号
史铁生和地坛是缘分,更是感情——一个濒临绝望的年轻人和一座荒芜冷落的园子,宿命般的相遇了。一个在青壮年时期失去了双腿,被永远禁锢于轮椅之上;一个曾经金碧辉煌、玉砌雕栏,如今却高墙坍塌,朱颜淡退。他们拥有同样喧嚣繁盛的过去,也拥有同样失落失意的现在。命运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沉重、灰暗的画卷,弥漫在史铁生与地坛间的是同病相怜,是惺惺相惜,更是一种灵魂上的契合。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史铁生常常在地坛中感受夕阳西下时断壁残垣的历史沧桑,浩瀚宇宙中个体生命的微不足道,命运无常时个人无缘无故遭遇到生存的困境。
但不同之处在于,地坛等待了400年时光,练就了他的不卑不亢、平和稳重。地坛无声地包容着史铁生的一切暴躁、愤懑,“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似抚慰般消化来人的失魂落魄。
史铁生在地坛思考: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思考生命,思考死亡,思考母亲......他被风儿、蚂蚁、瓢虫、蝉蜕窸窸窣窣片刻不息所感动,他为落日、雨燕、古柏味道中的意蕴所动容,他理清生与死、爱与恨,看见了时间,也看见了自己的心灵——越过人间繁华后的宁静,经历大灾大难后的深沉。“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史铁生因地坛领悟生命,逐步成熟,地坛也同样因史铁生深刻的思考、老练的语言而被发现,被挖掘,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它守住四百多年的寂寞,换来一段听得到声音的精神交流,是否算得上一件幸事?还有那些平凡的生命,在史铁生笔下无不变得睿智而伟大,旁人看来在不起眼的园子里活动的不起眼的人和物,却被史铁生寄托无尽的期望与力量,这是否也算得上一件幸事?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予史铁生的颁奖词如是说:“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不同文学作品的呈现与作者不同的经历息息相关,我们无法感同身受史铁生所承受过的痛苦、生命的沉重,但通过文字,去听懂藏在他特殊人文精神背后独特的人生感悟,这应该是认识史铁生最真诚的方式吧。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如果没有地坛,没有地坛里的一草一木,就不会有一个“职业是生病,爱好是写作”的史铁生。他扶轮问路,用纸笔碰撞开一段重生,用思想的光辉划破生命的沉重、生活的苦难,即使无法站立,他的胸怀却到了我们无法观望的远处,思想达至我们无法触及的高度。
“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我想,他与地坛本身应是一种对禁锢的挣脱,对沉重的摆脱,对局限的超越,无论生命或精神。
年级:高一
作者:吕昱瑾
写作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尽在“写作网”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