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要“清白” ——读《品三国》有感_1000字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所着《品三国》,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为我们解开历史谜纱,将三国人物和历史细细解剖。
在三国这段历史长河里,曹操的形象素来就不太好:在罗贯中先生的名着《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是个“奸贼”;在戏剧舞台上,他也只能以“白脸”的形象出场。“老奸巨猾”几乎成了他的盖棺定论。而鲁迅先生却称曹操是一位英雄。那么曹操到底是奸贼还是英雄呢?
最让民众愤恨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国演义》中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书中首先澄清了这一点。其实,曹操杀了吕伯屠一家而发现自己误杀无辜后,正史是这样记载的“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第一:这里的“人”特指吕伯屠(一家);而“天下人”的范围显然大之又大。范围不同,“恶”的程度,自然也就不同了。第二:曹操这里是就事论事。是啊,“我”虽然错杀了人家,可人死不能复生,“我”也只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变得理直气壮,一贯如此了。所以仅凭此话,是不能直接给曹操扣上一个“奸险歹毒”的罪名的。
再如,《后汉书》中许劭迫于威胁和声望之间,“曰:‘君(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当时“清平”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做“乱世之英雄”倒大有可能。既然能做英雄,自然是“大悦而去”了。《三国演义》中许劭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曹操的反应却变成了“操闻之大喜”——曹操怎么会大喜呢?好像有人从小立志就要当奸雄似的。(毋庸置疑,《三国演义》是文学史上的着作。但这部作品注重艺术性,再加上元代对曹操的“时代意见”,如果当作史料读,就定有偏差之处。)
所以,总体来看,曹操既谈不上“奸贼”,又比英雄差了些。我们暂且可将他视作“奸雄”,不过前面还要加上不可丢的三个字:可爱的。
不过,如果说这本书只是让我更加了解三国的真面目,那就太肤浅了。
现代人中有谁见过曹操呢?没有。那易中天先生又何必大费周章来澄清历史事实呢?曹操的声誉有那么重要吗?其实,这不是所谓的毫无意义,而是对历史的尊重,对灵魂的尊重!这是多少人缺乏的精神财富啊!
是的,历史要清白!这是一种尊重。
六年级:杨子江
写作网专稿 优秀作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