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_1200字
当雄鸡的啼叫划破黎明的黑暗,当群鸟的叽叽喳喳让桑叶上的露珠微微发颤,当清晨的第一缕炊烟袅袅地飘荡在村庄之上,那吱吱呀呀的风箱声便随之响起,悠悠的,裹着刚收的小米的清香,给人带来甜蜜的诗意,让人忍不住珍藏在记忆深处。
生在农村,最难忘怀的便是那每到饭点便不绝于耳的风箱声。它似乎有一种慵懒而又迷人的特质,让人想起旧上海那些端着酒杯轻踱的歌女,能将人的灵魂攥取,让人沉醉在那起起伏伏的乐曲中。然而造就了这奇妙乐曲的人,并非顶级的音乐家,却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再淳朴不过的农民,他们在平凡中用劳动造就了伟大与动人。
当太阳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当在田中耕作了一上午的农人回到家中,走到屋后的茅草堆,抱一捆茅草,再到屋门口的桑树边,拾几根腐朽的桑树枝,一起堆积到土灶旁的空地上,把淘好的米儿放入锅内,再加上适量的水,把锅盖盖上,坐到旁边的矮凳,寻一寻火柴盒,点燃火柴棒,抓几根稻草,点着后塞进锅膛,等待锅膛中升起耀眼的黄色火光,折几根桑树枝,依次添上。轻轻移动风箱,将它对到风口上,然后拉起风箱。
“吱——呀,吱——呀”风箱开始悠悠的唱起来,这声音似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让锅膛内的火苗舞得更加激昂。那双手的一来一回,都在空气中绘出一条完美的弧度,带动凝固尘埃四处自由飘荡。
透过厨房的窗户,若看到扛着锄头的邻人正走向家的方向,便会大声招呼起来:“嘿!还没吃呢哪,都这么晚了,就别回家煮了,在我家吃呗!”也不加推却,邻人便放下锄头,走入主人的厨房,坐到屋内的水井盖上,表达完谢意,便一起道家长里短、世事无常。谁家的小子娶了谁家的姑娘,谁家的老太太前几天去了天堂,这是永远不会缺乏的谈资,而风箱声是最好的背景音乐,谈到喜悦之处,风箱声的频率也会加快,似在欢欣地庆祝;谈至悲伤之处,风箱声的调子便不禁放慢,连带着气氛又凝重了几分,似在悲痛地哀悼,它是如此契合人的心意。
任何一个地方不能没有孩子的身影,更何况是在农村,一群调皮捣蛋、上蹿下跳的孩子,他们天生就有野性。伴随着吱吱呀呀的风箱声,他们迎来饭前最美好的时光。屋前的场上铺着黄澄澄的稻粒,在阳光底下晒着,肆意地吸取着阳光的味道。孩子们赤着脚丫行走其上,不顾脚心微微的痛痒,留下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脚印,掬一捧稻粒,使劲地抛向上方,看一粒粒的稻粒瞬间在空中飞扬,又迅速地落在地上、脚上。再捧、再抛,无数金子般的稻粒间,是孩子们无邪的笑容。有时跳舞,有风箱声为他们伴奏,那蹦蹦跳跳的小脚丫,与起起伏伏的风箱声,亦完美的契合。
夜幕降临,在田中辛劳了一个下午的农人又回到家中,开始幸福地忙碌起晚饭。吱吱呀呀的风箱声再次在乡间飘荡,伴着漫天的星光,哄着玩累的孩儿,进入梦乡。
那风箱声陪伴了我太多个春夏秋冬,给我带来太多太多美好。我想,今后无论我漂泊在何方,无论故乡变成什么模样,我都不会忘却那风箱声,它早已在时光中定格成千年的琥珀。那熟悉的“吱吱呀呀”声哟,是我封存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乡音!
初三:徐唐棣
写作网专稿 优秀作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