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去农村
缓缓的小溪轻吻我的脚趾,疲惫顿去;甜甜的甘露浸润我的咽喉,清凉渐至;拾一枚落叶,凝视叶片中积淀的纹脉;摘一朵小花,沉醉花瓣里散发的芬芳……这就是让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儿时的农村景象。
十年前,随父母进城,离开农村,远别故土。六年中学,四年大学,一晃而过。今天怀着对农村故土的眷念和憧憬,我陪父母踏上了回乡之途。
一路上舟车劳顿,我渐入梦乡。人未归,心已至:厚重的青砖灰瓦,带着远古的呼唤,直逼眼际,仿佛向我诉说曾经的繁华;高深的垣墙天井,积淀亘古的记忆,扑面而来,似乎向我细数昔日的辉煌。“娴儿,快醒醒,马上到老家了。”随着母亲的一声催促,我从梦中醒来。倚窗凝视:行道树逆行而逝;散落在平畴里的村落是那样的晃眼;一条略带委曲的水泥路向村落延伸——尽管路面不是那么宽敞;几辆小车在马路上疾驰——说不上车水马龙,但毕竟还能看出城镇的影子。
这是我儿时的农村吗?这是我日思夜想的故土吗?看到眼前的一切,我似乎感觉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农村正在失去……可是,我们能失去农村吗?如果失去农村,我们将会怎样?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每每读到这首词,似乎读到了我的童年,读到我儿时的农村。每当春天来临,轻盈的燕子就会飞进我家的屋梁,筑巢东风里,呢喃春雨后;田野间小花小草在微风细雨中欢快地生长,弯腰一嗅,满满的是春天的味道。夏季,树木葱茏、繁花盛开,蝶儿蜂儿在花间留连戏舞,嘤嘤嗡嗡,傍晚时分,我就躺在门前大树的竹床上,听长辈讲鬼的故事,一边催促长辈快讲快讲,一边又害怕地用簿簿的蚊帐盖住双眼,或者使劲地往爸妈的怀里钻,偶尔也有点儿哭声传出,和着田野里的蛙声……秋天,金色的稻子铺满大地,一阵风吹过,翻起阵阵金色波浪,有如高明的指挥家在指挥乐队演奏最宏大的交响曲。收割后成捆的稻子在田边空地堆成垛,我们白天就在灌水后露荐的稻桩间嬉戏,晚上就在垛子里躲猫猫。有一次我的一个玩伴竟在垛子里睡了一个晚上。冬天呢,最爱下雪,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像个调皮的小姑娘一个劲地往人的衣服里钻,有时飞进人的嘴里,瞬间化成水,凉丝丝的;她又像一个技艺拙劣的画工,极力卖弄自己的本领飘到树梢、瓦缝、屋檐,凝结成不同的形貌,最高兴的就是我们这些懵懂玩皮的孩子,堆雪人,打雪仗……
是农村留给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是农村给了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可是,如果失去农村,这些美好的记忆可能只是水中月,这宝贵财富将成为镜中花。
我不想失去农村,不想那些生在农村正在经历美好童年和已经经历过美好童年的人因为农村的失去而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
农村它不仅承载着我们的童年回忆,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我们困惑时,农村能为我们的灵魂提供一个宁静的场所;在我们疲惫时,农村能为我们的形骸寻找一个放松自我的领地。
农村既是文化之根,也是思想之根,还是传统之根。面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要大声疾呼:愿用我生命的三分之一的光阴,留住农村的醇朴风俗与厚重文化,让童年中美好的农村成为永恒!
但愿“失去农村”的假设永远不要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