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了解和认识而已”——读《看见》有感
在《看见》中,柴静在序言中写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藏在无意识之下。”“想要‘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直到反复翻阅这本书特别是第十一章才能较清晰地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第十一章讲述采访一位在热传视频中笑着把猫踩死的女主人公与拍摄者的故事。再读故事发展的背景时,我如众位网友一样,为小动物生命的失去感到愤怒与痛恨那个踩猫的女人。我并没有养宠物或与小动物有深切的感情,但是当想像有这么一个无力反抗的小生命被残暴的人类剥夺就感到心痛。我希望恶人有恶报。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视频女主人公的职业是我心中的“白衣天使”——护士,而拍摄者是我认为应去揭示真相与罪恶的记者,我接受不了这种反差。
作者与同事来到视频拍摄地。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了解到拍摄者是为了比自己一个月工资还高的收益去违背自己的善心拍下视频;视频原发布站的负责人解释它的网站只是提供一个平台给恋足者交换关于足部的视频,而踩踏小动物的视频是一个极端的分支存在;女主人公的公开信道歉:“我不需要大家的同情,只求你们的一份理解,有谁理解一个离异女人内心地犹豫和对生活的烦闷?正是这份压抑和烦闷,使我对生活丧失信心,只是发泄无辜小动物的身上,成为不光彩的角色……”
当世事慢慢被拨开因愤怒而带来的尘土时,我忽然懂得真实的人性有无限的可能。我现在有些同情这个抑郁的离异女人,但我不认为它可以把残忍地踩猫的责任推卸在自己脆弱的心理。我同情这个女人,甚至理解她的苦楚,但我选择不原谅她的行为。我仍然希望做错事的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同的是,我现在的选择是基于我能较清晰地看到事件本来的面貌、不带偏见做出的。
但在生活中,很多报道与调查,都是站在高尚的角度去同情表面弱势的一方,我们通过阅读报道并不能客观地认识事件的面貌。甚至,我们很容易被这种模式影响。在读报道时,我们对弱者感到心酸同情,谴责相对的强者,为自己关注所谓的弱势群体简单地被感动到一塌糊涂。有些人还以为自己就是站在道德的高地,同情弱者就是高尚的。他们用恶毒的话语攻击与自己见解不同的人,哪怕那个人只是对相对弱势的一方中某些被忽略的细节提出疑问。柴静写的序言“人常常被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
爸爸从小就和我说不要人云亦云。爸爸是想要我不要不经思考不经判断就对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文字表达观点。想不人云亦云就要从蒙昧中睁开双眼,从所谓强硬的“政治正确”的狂叫中重托出来,我知道这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这个成长需要我承认我过去的无知、愚昧,更要在了解事件时暂且放下自己对事件第一印象以免情感阻碍自己判断的能力。
我依然迷惑于善与恶的界线,这种界线也许需要一生去寻找。但此时我希望我能先睁开双眼客观认识事物原来的面貌,若像第十一章题目中“只求了解与认识而已”也是我的幸运!
猜你喜欢: